首页> 资讯中心 > 场馆新闻> 海派城市考古|上鲁讲座——鲁迅与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

海派城市考古|上鲁讲座——鲁迅与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

发表于: 2022-10-29 15:09:47

1927年,鲁迅来到上海,在上海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。但其实,鲁迅与上海的关联可追溯至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甚至更早。对于鲁迅来说,上海不仅是前往各地的中转站,更是他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。本期讲座,我们邀请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乔丽华作题为《鲁迅与海派文艺的前世今生》的讲座,为大家讲述鲁迅与上海的渊源以及他对上海文艺的评价。

乔丽华,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,现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、研究员;主要从事鲁迅及现代作家研究,近年来的代表性著作有:《“美联”与左翼美术运动》《我也是鲁迅的遗物——朱安传》《藏家鲁迅》等。

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,留学日本七年间先后翻译出版了《地底旅行》《月界旅行》《红星佚史》《匈奴奇士录》《域外小说集》》等作品,这些作品,鲁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当时作为中国的出版中心的上海来发行。其中,《红星佚史》和《匈奴奇士录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印行。1897年,夏瑞芳、鲍咸恩、鲍咸昌、高凤池等人于江西路德昌里3号创建了商务印书馆,它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、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,堪称远东第一。1907年12月,周氏兄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一部小说《红星佚史》。该书原型人物是《荷马史诗》中的主角奥德修斯,讲述了他回到家乡伊卡大,发现城邦被毁,妻儿失散,阿芙罗狄特指引他前往埃及寻找永生的海伦的故事。“因海伦佩有滴血的星石,所以易名为《红星佚史》”。此外,1910年7月,《小说月报》创刊于上海,由商务印书馆主办印行。1913年4月25日,鲁迅在《小说月报》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文言小说《怀旧》,这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小说。

另一方面,鲁迅也关注着上海的文坛和出版界,例如他在青年时期就喜欢看《点石斋画报》。1920年代,鲁迅在北京的多所高校任教,他根据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编写了《中国小说史略》。在这部小说史著作中,鲁迅提及了王韬等几位早期洋场作家的创作,其中特别介绍了韩邦庆的《海上花列传》。鲁迅对《海上花列传》评价颇高,肯定了它的价值,在他的推荐下引发胡适、刘半农等对这部吴语小说浓厚的考证兴趣。这部小说的作者韩邦庆系松江娄县(一说华亭,均今属上海)人,沪上旅居多年,申报编辑。1892年阴历2月初,韩邦庆借上海申报馆发行了文学期刊《海上奇书》,同时开始连载《海上花列传》。杂志持续出版 14 期后,于当年年底停办,《海上花列传》此时已连载到 28 回。在1894 年初印出小说单行本,1894年5月6日的《申报》上这样介绍这部著作“海上花传,专用蘇州土白演说租界青楼情事,今已足成全书六十四回,订作八本,装成两奁,不惜工本,务极精美。”鲁迅在《中国小说史略》中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可概括为两点:一、终结了《红楼梦》才子佳人的浪漫传统,迥异于前人的同类小说。二、作品“如实描写”,达到了“平淡而近自然”的境界,艺术成就远高于后来那些揭露黑幕的小说。

鲁迅早年通过《海上花列传》等作品形成的对上海滩洋场的观感印象,深刻地影响了他后来对海派文坛的认知和评价。鲁迅对上海文艺的评价,乔丽华认为在1931年发表的《上海文艺之一瞥》一文中得到集中体现,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梳理出海派文艺的脉络:申报周围的一批报人才子——才子佳人小说——才子+流氓——新才子佳人(鸳鸯蝴蝶派)——新才子派创造社——革命文学。他还批判了洋场作家的几种倾向,如把文学当商品,唯利是图等。总之,鲁迅对尔虞我诈的洋场生态持一种否定、批判的态度,他笔下每论及洋场才子之流,总是辛辣中夹杂戏谑和冷嘲。

讲座的最后,乔丽华引用了鲁迅的一段话来说明对旧文学应该具备的态度:“攻击旧社会的作品,倘若知不清缺点,看不透病根,也就于革命有害……惟有明白旧的,看到新的,了解过去,推断将来,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才有希望。我想,这是在现在环境下的作家,只要努力,还可以做得到的。”

网友评论
最少输入10个字,如发现灌水或违规言论将视情况删除或扣除一定的学分,感谢配合。

发表评论,请先 登录

    进行中的活动

    关联场馆
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