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资讯中心 > 热门资讯> 奥黛丽·赫本唯美展来袭,带孩子去看真正的女神

奥黛丽·赫本唯美展来袭,带孩子去看真正的女神

发表于: 2017-08-14 10:11:09

“一个女孩儿被上帝吻了一下脸颊,就变成了奥黛丽·赫本。”

——著名导演比利·威尔德

她很谦逊,总把角色的成功,归结于全体人的努力。

她很节俭,认为在一个还有很多人在忍饥挨饿的年代,乘坐头等舱简直是一种犯罪。

她很简单,平生做得最坏的一件事,也许就是在1964年的奥斯卡上忘记提及帕德里夏·妮尔。

她没有骇人的秘密,只有一颗和蔼与热情的心。书写着“圣洁”与“悲悯”的人间形象。她就是——奥黛丽·赫本。

赫本曾对儿子说:“如果将来我要写自传,开头会是这样:1929年5月4日,我出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,……六周后,我告别人世。”这并不是夸大。因为,出生仅仅六周后,她患上了严重的百日咳。母亲相信上帝比医生更万能,因而并没有带她去看医生。她一度失去了呼吸。但现实不可思议,没有依靠任何药物,赫本竟然活了下来。很多人认为她的人生应该是轰轰烈烈的,但她却觉得,这已经是她平淡人生中,最值得一写的经历。

1935年,赫本六岁,父亲由于政治倾向抛下家庭。她还未有足够的时间去怨恨父亲,二战爆发了,她跟随母亲来到了被德国军队统治的荷兰。因为担心奥黛丽这个名字英国色彩太浓厚,母亲将她的名字改成艾达(Edda)。战乱饥荒中,连存活都成了问题,只能以狗粮和郁金香的鳞茎充饥,实在没有吃的,她便只能躺在床上一整天,用看书缓解饥饿。虽然没有饿死,但由于经常吃不饱,她患上了严重的营养不良。战争结束后不久,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红十字会进驻,他们向居民提供食物、药品和服装。这种帮助,令赫本永生难忘,这也成为她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一大原因。

1948年后,她参与了一些广告及电影的拍摄,但基本都是配角,规规矩矩,不温不火。直到1952年,《罗马假日》令她一炮而红,并收获了人生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杯。

《罗马假日》预告片

幸运的是,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,另一个人,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,激发她去面对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、面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份艰难的工作。这个人,叫做罗伯特·沃尔德斯。虽然也会有偶尔的争吵,但是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很相似,也有着足够的默契,去陪伴对方一同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,以及,一同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日子。

赫本与罗伯特·沃尔德斯

1987年,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1988年,她开始了作为亲善大使后的正式访问。她去往的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,甚至是混乱国家比如索马里。当她询问如何办理去索马里的签证时,有人告诉她:“到那里不需要签证,因为那里根本没有政府你只需要乘飞机,并且祈祷自己乘坐的飞机不被击落就可以了。”但她并没有因此退缩,她还是去了。

1989年,纽约联合国总部,通过《儿童权利公约》

她看着那里的现状,心中充满了对于人类自己的仇恨。她知道这不是整个社会的集体犯罪,但她觉得整个社会都应该为这里的一切担负起自己的责任。不过,还算令她得到些许宽慰的是:媒体出于对她的兴趣,开始对索马里有了关注。政治于她而言是难以理解的,但她觉得,能让更多的人关心那里、关心那些孩子,仅仅只是一个,便也足够了。正如她常说的一句话:“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?”

1989年,赫本在苏丹

遥远的航程与频繁的日程,对身体的伤害很大,但暮年的她依旧坚持着。她从来不说:“这个我已经做了!”“那个我也做过了!”在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时间里,她说最多的话就是:“我可以做一点……”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多。和平世界里的人会用止痛药消除疼痛,但当时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47亿人,还在经历着另外一种痛苦:失去亲人、饥饿、病痛、干旱、战争……但是同时,他们也在尽力维持自己的尊严。所以她说:和平,也应该是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的一门学科。

1990年,赫本在越南

1992年,赫本在索马里。

1992年,赫本被查出患了癌症,在为成千上万饱受饥饿折磨的孩子奔走多年后,她却陷入了难以进食的折磨。她只能靠每天注射营养液来维持日常所需的能量,在非洲,她见过无数死亡边缘的孩子严重脱水,无法进食,只能依靠静脉点滴维持生命。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,她似乎成了这些孩子中的一员。她并不惧怕死亡,却害怕死亡之前的苦痛。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,她喜欢看肥皂剧和纪录片,因为肥皂剧告诉她:不管发生什么,生活总是充满快乐,而纪录片则告诉她:自然界确实存在奇迹。

但可惜,奇迹终究没有发生,1993年1月20日,赫本的人生定格在了这一天。人生的最后5年,她尽己所能完成了50多趟人道主义之旅,所以当儿子问她:“还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?”她说:“没有,我没有遗憾……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。”这是她再次睡去前,说的最后的话。

纵观奥黛丽·赫本的一生,穿衣风格、生活方式、处事态度……有一个词贯穿始终——简单而这种简单回归到本质,其实是一种真诚与善良

生活中,她并没有什么秘密与丑闻,也不喜欢出传记。因为她不想把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大众面前,更不想为了销量,编造一些莫须有的故事。所以她生前的最后一位传记记者巴里·帕里斯曾说:“对传记作者来说,奥黛丽·赫本是一个梦想,同时又是一个噩梦。”她想要的生活,仅仅只是她一有机会便会做的:从好莱坞的镁光灯下飞回瑞士的家,在那个不会有人围着她要签名合影、不会有人把她当做大明星的地方,享受片刻的简单与宁静。

悲惨的童年,没有使她变成心思恶毒的老人,传奇的星路,也没有令她成为趾高气扬的大牌。“世界时尚名人”、“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”第三名、“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人”……后人赋予她的美名有很多,但若纵观赫本的一生,青春时极致貌美,暮年时极致慈爱。这句话,或许是对她最为真切的描述。

相关展览

名称:永恒经典:奥黛丽·赫本

地址上海展览中心西二馆一楼(静安区延安中路1000号)

时间即日起—2017.09.20

票价:网络购票138/人(原价168/人)

此次展览将展出

赫本所演电影海报、奖杯

赫本生前的经典服饰

包包、鞋子等私人物品

展示这位风华绝代优雅偶像的艺术生涯

巨型机车

带你穿越时空,重回温暖明媚的罗马假日

在上海展览中心赫本展馆门前,竖立着一辆高达3米之多的巨型机车,熟悉赫本的人都会认出这部机车——在《罗马假日》的电影当中,帅气的格利高里·派克正是骑着那辆造型复古的踏板摩托车,载着优雅美丽的奥黛丽·赫本,在罗马城中四处游历。

当3米多高的巨型复刻版映入眼帘,我们的思绪将飞回到遥远的罗马,目睹奥黛丝·赫本曾经拥有过的那个优雅而浪漫的夏天。

罗马时钟

灯光辉映下让我们重温赫本传奇的一生

奥黛丽·赫本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时尚的偶像。即使时光流逝,奥黛丽·赫本的形象依旧经典而优雅。赫本的精神传承从未停止过,就像无尽的时间流动。当巨型罗马时钟转动,伴随着灯光投影的变幻,我们将重温这位绝世佳人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。

人们喜欢赫本在荧幕上迷人的微笑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她生活的片段。如今展览现场搭设了一个巨型照明灯,只要我们拉开开关,就能在灯罩内看到以时间顺序显示的赫本各个时期的照片以及故事,她的家庭,她的童年……

永恒的巨星

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人,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

进入展区,我们将会被一座座的奖杯所惊艳。近40年的电影生涯,20多部电影,《罗马假日》《龙凤配》等让她荣获众多殊荣,“好莱坞“黄金时代女神、奥斯卡最佳女主角、“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”……

现如今,奥斯卡、金球奖、格莱美奖、托尼奖、英国电影学院奖,赫本获得的5座奖杯真身,齐聚在此,展示了这位风华绝代的偶像卓越的艺术成就。

在电影方面,此次展览将展示赫本历部电影的真人海报,我们将有幸目睹当年在《罗马假日》中俏皮优雅的安公主的动人容颜。

最优雅的瞬间

赫本同款帽子打造优雅空间

帽子是赫本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,此次展览现场近百顶帽子将重现其经典的优雅,以极富设计感的形式呈现为赫本“帽子空间”。悬浮于空中的各款帽子,不但给人无限遐想,更让观者通过试戴拉近我们与永恒的赫本之间的距离。

褪下光环的的赫本

追求平淡,向往宁静

荧幕外的赫本回归家庭,也回归了她向往的宁静乐园。她喜欢孩子、小动物和鲜花,头发用一块小方巾绑起来,钻进她的小花园采摘最新鲜的食材,在厨房叮叮当当几个小时,就能做出一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。

此次展览将随同展出赫本的的诸多个人物品:餐具、艺术品、慈善奖项……镁光灯下的她光彩夺目,而当光环褪下,赫本重新回归于一个普通的人类女性,追求平淡,向往安宁。

网友评论
最少输入10个字,如发现灌水或违规言论将视情况删除或扣除一定的学分,感谢配合。

发表评论,请先 登录

    进行中的活动

    关联场馆

    最新资讯